[vc_row][vc_column][vc_column_text]文|《海洋与渔业》记者 李易珊 廖静
2017年1月1日,深圳大鹏的新年马拉松赛为“潜爱大鹏”导入了一批不一样的志愿者团体。如今,这个团体也逐渐壮大,他们都亲切地称呼自己为“潜爱跑团”。
在“跑团”里,《海洋与渔业》记者留意到一名“90后”女孩,她今年刚满24岁,却已成为跑团的管事,负责团队日常运作的管理工作。她叫井嘉滢,从事工程建筑工作,于2017年4月正式注册为“潜爱大鹏”的志愿者。[/vc_column_text][vc_single_image image=”959″ img_size=”large”][/vc_column][/vc_row][vc_row][vc_column][vc_column_text]
▲ 跑手井嘉滢和伙伴们
[/vc_column_text][vc_single_image image=”960″ img_size=”large”][vc_column_text]
▲ 跑手衣服上标有“水族箱不是我的家”等海洋环保宣传标语
她向记者介绍说,出于对跑步的热爱,早年就成为了深圳华侨城跑团的一员,通过朋友的推荐,加入了“潜爱大鹏”志愿者队伍。[/vc_column_text][/vc_column][/vc_row][vc_row][vc_column][vc_column_text]
对井嘉滢而言,加入跑团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她相继加入‘潜爱跑团’等多个志愿者团队后,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己。她向记者分享自己的故事:曾经因为工作和家庭的一些原因,致使一向性格温和的她变得心情阴郁,正是跑团活动带她走出“阴霾”。她还记得,那时候她刚加入到“潜爱跑团”,父母的不理解让她倍感压力。尤其是,参加公益活动,她有时候从早上6点多出门直到晚上12点才回家,父母一度不理解。不过,在参加一次又一次的公益活动中,感受到珊瑚保育公益能够让世界有一些改变,她逐渐变得开朗、阳光。她心态的转变,父母都看在眼里,也逐渐有了改观。如今,这位散发着正能量的女生已经承担了志愿者管理的工作,从前身边关系要好的闺蜜也成为了她的小助手,共同为珊瑚保育事业出谋划策,贡献力量。没有酬劳、无私奉献,这就是对志愿者初步印象,但一名志愿者会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,“身边的朋友对我的评价会改观,总觉得我有用不完的精力,从‘宅女’变成了一个‘阳光女孩’。”井嘉滢乐道,从事公益事业让她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满足感,实现了自己的价值。
在参加过的众多活动中,井嘉滢对深圳于2018年3月举办的“为爱同行”活动印象深刻。三人组成一队,“潜爱跑团”派出12队共36人参加该场40公里的公益徒步活动。出发前,志愿者们聚在一起做起了手工活:会旋转的奖牌、画有公益图案和口号的布块、各式各样的小旗帜等衍生品加入到跑步用品中。只见赛道上一群穿着整齐的志愿者,背后写着“海龟不爱吃塑料袋、鹿角珊瑚要保护、水族箱不是我的居住地”等环保标语,以一个个生动的漫画语言向社会公众传递海洋生态保护的观念。从2018年的6月份开始,“潜爱跑团”还组织了300名核心志愿者成员共同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跑步活动,他们边跑边捡垃圾。“这种方式把保育项目从海底进一步延伸到陆地。”现已经成功举办了4期,用井嘉滢的话形容,可以达到了“吸粉无数”的效果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环保活动中用于收集垃圾的垃圾袋是用废弃渔网编织而成的。据井嘉滢介绍,大鹏设有一个保育站,是渔民和志愿者重要的沟通平台。平日他们就在这里进行日常信息的交流,渔民一针一线传授编织垃圾袋的办法,并与志愿者共同制作这些环保垃圾袋。每逢周末,志愿者会在深圳东部的绿道、梧桐山、趟崂山附近开展活动。他们一路捡拾不少被扔在在犄角旮旯的鞋子、白酒瓶、梳子等垃圾。大量路人受到感染,对他们的公益精神颇为感动。“一些父母借机教育孩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。有时候,连散步的阿姨都为他们竖起大拇指。有一次活动中,一位来自香港的志愿者当即报名参与下次活动,这些良好的效果,也让我备受鼓舞。”井嘉滢说。
[/vc_column_text][/vc_column][/vc_row]